close

(本圖由吳德亮老師提供)
沉醉在普洱茶世界二十年,吳德亮在品茶、找茶、研究茶的歷程中,與詩畫藝術互相激盪,以茶藝文學連結所有愛茶人士,為濃郁溫潤的普洱茶再添新滋味。

 

是畫家,是詩人,是媒體前輩,也是創作多本暢銷書的作家,更是攝影與普洱茶達人…,很少有人如同吳德亮一般,多才多藝,興趣廣泛,能夠擁有如此多重頭銜,在他的世界中,竟日由詩、書、茶、畫、攝影、音樂等美麗事物所組成,在視覺的繽紛中,在普洱茶的香氛裡,在思緒飄揚的時刻間,盡享人間樂。

 

小標~熱愛多層次味覺與想像空間

吳德亮的工作室位在台北市大安區的靜巷中,在雅致的空間中,擺滿了他的創作、周遊各地帶回的紀念物,以及數不盡地最愛的普洱茶收藏,信手捻來就是一餅價值百萬元人民幣的的同慶號老茶,超過百年歷史、以幼嫩茶芽製成的宮廷茶,文革期間製成的文革茶…,還有七子餅茶、人頭茶、竹筒茶、班禪緊茶…,這些形狀、形式、年份各異的珍藏茶,或放置在陶製的茶倉中,或棲身於木櫃內的茶筒中,有著福祿壽喜字樣的四喜方茶與重達 三十公斤 的超大福字茶磚則裱框安放在牆面上。

 

創作多元的他每每在普洱茶的催化下激發靈感,當寫了一篇好文章後,他會砌一壺老茶來慰勞自己,每天起床後也會盤算著今天要喝什麼茶,當作一種思想上的樂趣。他也自製茶盤、茶船、監製茶倉,但是,如今成為普洱茶茶癡的他,與普洱茶的第一次接觸卻不甚愉快,「就讀中興法律系時,班上闊綽的同學邀請大家到港式飲茶店,在那兒我喝到生平第一口普洱茶,簡直想要立刻噴出吐掉!」直到1990年,因為朋友沏了一壺好的普洱茶,他才品嘗到普洱的真滋味,走入它那層次豐富的味覺殿堂。

 

其實,吳德亮接觸過東西各式茶種,卻最熱愛普洱,因為除卻品鑑茶味之外,一向偏愛老東西的他還迷上了普洱的心靈意涵。「所有茶都有其賞味年限,綠茶不過三個月,鐵觀音也僅三年,只有普洱茶以陳為貴,再加上普洱茶沒有年份標示,更增添了考古的樂趣。」

 

小標~翻山越嶺找茶 譜寫茶藝文學

2000年起辭去工作,吳德亮多次深入雲南各角落找茶,他還記得當時連雲南人都瞧不起這種「糠味十足」的茶。向來不喜歡爬山的他,卻甘心為了千年老茶樹的風采而登高攀爬,在翻山越嶺、與當地少數民族接觸的過程中,有爆笑趣事,也有驚險場面,2003年他依據多年的研究寫了第一本普洱茶專書《風起雲湧普洱茶》,之後陸續撰寫《台北找茶》、《台灣找茶》、《普洱找茶》、《普洱藏茶》、《兩岸烏龍名茶》…等數十本叫好又叫座的普洱茶書。

 

吳德亮希望透過文字建構一般大眾與普洱茶的橋樑,「我寫的茶書都不是以工具書為出發點,而是交織著故事的茶藝文學。」他的精彩文字吸引許多讀者,更有遠在中東杜拜的粉絲打電話給他,慕名請他鑑定藏茶真偽的人也越來越多,近來他更穿梭兩岸講茶,並以部落格與網友交流。

 

透過普洱茶,吳德亮結交許多茶友,也喝出了一頭茶色亮澤的秀髮,「普洱茶具有養生的效益,早期醫藥不發達的時期,普洱茶就已被運用作醫療保健。真正好的普洱茶,不論年份,茶色都應該是豬肝紅色,色澤明亮、通透而清澈,越老的茶浮在茶水表面的茶油光越明顯,喝入後不但口感飽滿,丹田更隨之溫熱了起來。」

 

小標~享受品茶樂趣 拒做投資守茶奴

就如同當年的想吐掉口中茶水的吳德亮一般,許多人誤解了普洱茶,認為它有一股臭味,其實那是因為保存得不好造成,不是普洱茶該有的味道,吳德亮建議,「購買普洱茶之後,切記要放在通風且陽光無法直射的環境中,不能悶住,否則受潮的茶會引來白蟻,更會影響風味,陶器就是很好的藏茶器具。」為了保護收藏的好茶,吳德亮的工作室中嚴禁香水、殺蟲劑、寵物,他想要吞雲吐霧一番,也都一定到樓下報到。

 

不願像很多普洱茶藏家以保值為第一要務,吳德亮從不當個「守茶奴」,哪怕再老、再珍稀的上等好茶,他總是先拍照紀錄之後,就拆開包裝,把完整的茶餅剝開放入茶罐中,開啟享用的歷程,他自豪地說道,「這裡收藏的數量或許不及專業茶行,但品項之多絕對是第一!」透過品茶、講茶、找茶、拍茶、寫茶、鑑賞茶…,形塑吳德亮每日的生活細節,愉悅地悠遊在茶玩家與詩畫頑童間。

吳德亮部落格http://blog.yam.com/teliang/article/34298199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