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老化社會的到來,讓長者開心、健康、有尊嚴的安享晚年,是為人子女與社會的共同責任,請多關心身邊的老人家,透過生活與醫療等方式,預防、治療、減緩失智症。
內文
張奶奶今年75歲,平時喜歡到公園運動、與鄰居聊天,但最近變得害羞膽怯,不喜歡出門,還常常忘東忘西、睡不著覺、亂發脾氣,家人們不以為意,總是盡量順著她,其實張奶奶的行為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初期徵兆!
小標~別輕乎老人的個性改變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醫療部主治醫師陳坤波指出,失智症主要發生在65歲以上的老人,病因超過50種,症狀則表現在認知、記憶以及精神等方面。老人的個性改變是失智症的一大警訊,並非正常狀況。

失智症的病程常長達10年以上,早期症狀多表現在精神面,包括憂鬱、焦慮、失眠等,卻常被家人誤認為正常的老化狀態或單純的情緒問題,當之後老人家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後,家人意識到該帶老人就醫時,往往晚了3年,病程已進展到中度以上,錯失早期治療的最佳時機。

小標~運用簡單問題篩檢失智症
陳坤波醫師指出,一般民眾可以用幾題簡單的問題,在家為長輩進行簡易的快速篩檢。例如今天是星期幾、11減3等於多少?或請老人畫出一個特定時間的時鐘(例如10點20分);由家人說出三種水果名稱,3到5分鐘後請老人說出;請老人在30秒內說出6種兩隻腳的動物…等。若面對上述問題,老人無法正確回答,建議到醫院進行專業檢查診斷。

雖然失智症以65歲後為好發年齡,但仍有高齡超過白歲的人瑞長輩並未罹患失智症,陳坤波醫師以美國著名之修女研究中的瑪麗修女為例,建議老人家除了維持規律的飲食、作息外,精神上的寄託也很重要,失智症的預防可由營養、運動、情緒等方面著力。

認識失智 幫助老人
Q&A 1P
Q:如何早期發現失智症、早期治療?
A:失智症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,須要家人細心留意,才會發現異常,當老人反覆問話、無法正確說出熟悉的人名或物品、不知道現在是何年何月何日、開始在不常去的地方迷路、特別依賴家人處理生活瑣事…等,都有可能已經罹患失智症,建議立刻前往神經科或精神科就醫診斷。

Q:失智症的症狀為何?
A:失智症的症狀可分為認知、記憶以及精神等方面,包括記憶力衰退且影響到日常生活、認知功能障礙、無法以適當的語言表達、行為個性與情緒改變、喪失計算能力、視動協調能力下降等。

Q:失智症患者的行為與精神之異常表現為何?
A:失智症的行為障礙常出現坐立不安、遊走、哭泣、缺乏動力或異常的情緒亢奮、言語與肢體的攻擊行為、不正常的食欲與飲食、睡眠障礙(日夜顛倒、失眠等)等;精神症狀則可能發生妄想、錯認、幻覺、躁動、冷漠、焦慮或憂鬱等。

Q:失智症的藥物治療為何?
A:針對患者的分期與精神症狀,在精神科用藥方面,給予抗憂鬱、抗焦慮藥物;輕到中度老年失智症的神精科用藥為乙醯膽鹼脂酶抑制劑(CHE-I),可改善病患的認知功能,中重度的2、3期老年失智症患者,用藥為NMDA類的神經元保護劑,可延緩病患在認知行為與功能上的退化並保護腦細胞。

Q:失智症的老人可否在宅安養?
A:固定、熟悉的住所,可帶來安全感,若家人可自行照護,在宅安養最適合失智老人。但由於失智症病患會出現夜間漫遊等行為,應設置寬敞的走道、無障礙設計的衛浴間,此外,老人外出時要有家人陪同,並避免穿戴貴重飾品或攜帶過多金額,以免成為歹徒覬覦的目標。

Q:如何與失智症老人相處?
A:陳坤波醫師建議,要多讓老人保持開朗的心情,不要談論會讓老人擔心的事,以「報喜不報憂」為原則,並多鼓勵老人從事喜歡的活動,若老人喜歡含飴弄孫,就多帶小朋友陪伴老人;若老人喜歡唱歌,可邀集親友一同歡唱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uchieh16145 的頭像
    yuchieh16145

    樊語婕文字工作室部落格

   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